砂仁,英文/拉丁名稱:FRUCTUS AMOMI,別名:春砂仁。又名小豆蔻,多年生草本。姜學(xué)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完整的果實或種籽、或其干粉末。砂仁是熱帶和亞熱帶特有的一種植物,它的果實是中醫(yī)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藥材。目前藥用的砂仁主要有三種:一種是主要產(chǎn)于中國廣東省的春砂,一種是中國海南的殼砂,還有一種叫縮砂密,主產(chǎn)于東南亞國家。
植物形態(tài)
株高1.5-3米,莖散生;根莖粗壯,棕紅色。葉兩列,葉片狹長披針狀,葉鞘具棕黃色柔毛。。穗狀花序由莖基部抽出?;ㄐ蝻@著伸長,花排列稀疏,花冠白色?;ㄆ冢?/span>5-6月;果實,長卯圓形,果皮質(zhì)韌,不易開裂。果期:8-9月。種子團(tuán)分3瓣,每瓣種子5~9枚,種子氣味芳香而峻烈。
藥用價值
歸經(jīng):歸脾經(jīng)、胃經(jīng)、腎經(jīng)。
功能:化濕開胃,溫脾止瀉,理氣安胎。
主治:用于濕濁中阻,脘痞不饑,脾胃虛寒,嘔吐泄瀉,妊娠惡阻,胎動不安。
用法用量:3~6克,入煎劑宜后下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谷林下陰濕地。
藥材基源:為姜科植物陽春砂、綠殼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實。
現(xiàn)代研究
縮砂種子含揮發(fā)油1.7%~3%,主要成分為d-樟腦(d-Camphor)、d-龍腦(d-Borneol)、乙酸龍腦酯(Bornyl acetate),芳樟醇(Linalool),橙花椒醇(Nerolidol)及一種萜烯。陽春砂,葉的揮發(fā)油與種子的揮發(fā)油相似,含龍腦、乙酸龍腦酯、樟腦、檸檬烯(Limonene)等成分,亦含皂甙 0.69%。
1.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。該品辛散溫通,氣味芬芳,其化濕醒脾,行氣溫中之效均佳,古人曰其:“為醒脾調(diào)胃要藥。”故凡濕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證常用,尤其是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。若濕阻中焦者,常與厚樸、陳皮、枳實等同用。若脾胃氣滯,可與木香、枳實同用,如香砂枳術(shù)丸(《景岳全書》);若脾胃虛弱之證,可配健脾益氣之黨參、白術(shù)、茯苓等,如香砂六君子湯(《和劑局方》)。
2.脾胃虛寒吐瀉。該品善能溫中暖胃以達(dá)止嘔止瀉之功,但其重在溫脾??蓡斡醚心┩谭?,或與干姜、附子等藥同用。
3.氣滯妊娠惡阻及胎動不安。該品能行氣和中而止嘔安胎。若妊娠嘔逆不能食,可單用,如縮砂散(《濟(jì)生方》),或與蘇梗、白術(shù)等配伍同用;若氣血不足,胎動不安者,可與人參、白術(shù)、熟地等配伍,以益氣養(yǎng)血安胎,如泰山磐石散(《古今醫(yī)統(tǒng)》)。
用藥忌宜
1.陰虛有熱者忌服?!?/span>
2.《海藥本草》:“得訶子、鱉甲、豆蔻。白蕪荑等良。”
3.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“凡腹痛屬火,泄瀉得之暑熱,胎動由于血熱,咽痛由于火炎,小兒脫肛由于氣虛,腫滿由于濕熱,上氣咳嗽由于火沖迫肺而不由于寒氣所傷,皆須詳察鑒別,難以概用。”
4.《藥品化義》:“肺有伏火忌之。”
5.《得配本草》:“氣虛肺滿禁用。”
6.口服,偶有過敏反應(yī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