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(tǒng)嚼食檳榔果的方法落后且不衛(wèi)生,過度嚼食致口腔粘膜下纖維性變(OSF),患病率為30%,引發(fā)口腔疾病,還可能還有致癌風險。在我國自古用檳榔煎湯服食,迄今未見有致癌等毒性的報道,說明檳榔本身并非直接的致癌物質(zhì)。
長期嚼食檳榔對口腔及食道等有強烈的化學及機械刺激性,對口腔的硬組織及軟組織存在潛在的損害作用;且目前采用熏烘法加工的檳榔,其表面煙垢的苯并芘含量大大超過食品衛(wèi)生的安全要求,而苯并芘是一種致癌物,長期食用含一定數(shù)量的苯并芘食物,可導致食道、肺、胃、腸、消化道等癌癥。因此,在享受檳榔獨特作用的同時,安全、文明的食用檳榔已日益受到人們關注。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屬下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(IARC)據(jù)此向國際社會發(fā)出警告:嚼食檳榔會致癌,并在2003年8月7日的特別刊物第85卷中,認定檳榔是一級致癌物。但目前尚未見任何證據(jù)能夠證明,檳榔除“嚼食”會致癌之外,其他的食用方法(如水煎服)也會致癌。檳榔藥用在我國自古有之,但迄今未見有致癌毒性的報道。檳榔內(nèi)含成分致癌之說目前尚缺乏足以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(jù)?!皺壚平朗秤兄掳╋L險,但檳榔本身并非直接的致癌物質(zhì)”,這是大多數(shù)人的共識。
如前所述,長期經(jīng)常嚼食檳榔會造成口腔粘膜下纖維化,這是導致口腔癌病變的主因。而我國湖南嚼食檳榔的加工配料中本來就已無栳花(葉)和煙草這兩種高致癌物,這也可能是湖南嚼食檳榔人群口腔癌發(fā)病率遠低于臺灣、印度等地的重要原因。
因此,有必要研究改變檳榔加工生產(chǎn)工藝,或開發(fā)出低毒或無毒的系列新產(chǎn)品來減少相關病變的發(fā)生。
☆ 常見之危害:
嚼食檳榔,除了使牙齒變黑、磨損、動搖、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 ,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癥外,還會導致口腔癌。據(jù)調(diào)查,88%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的習慣。
☆ 嚴重之健康危害:
檳榔誘發(fā)的癌癥前常見於頰黏膜,其次為顎區(qū)。口腔黏膜會有燒灼感,潰瘍、 變白,最后造成張口及吞咽困難。其中有部分口腔黏膜下纖 維化的病人,會變成口腔癌。
☆ 腔黏膜白斑癥:
常見於頰黏膜、舌、口底及唇角。黏膜白斑會慢慢由清白變混白,其中亦有一部份白斑病人會變成口腔癌。
☆ 口腔癌:
1. 煙草伴同檳榔一起嚼食確定為人類致癌原因。
2. 抽煙且嚼食檳榔,易導致口腔癌及咽喉癌。
☆ 牙齒之傷害:
因嚼食動作頻繁,超出正常負荷,造成牙齒咬耗(磨損),以及牙床動搖。